站内搜索:
《工人日报》:【新闻观察】保障房的“三座大坑”,如何“填平”
来源:   添加时间:2016-09-05 09:48:10   点击次数: 分享到:
【打印】
如何将“经济账”和“民生账”双双算好、让“钱是好钱,项目也正经”成为“安居梦”的标签,是各地在今后要重点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据央视报道,近日,住建部、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房地产中介管理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意见》,为保障房屋交易安全,意见提出,中介机构不得为不符合交易条件的保障性住房提供服务。此外,不久前审计署公告了2015年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结果,揭露了三大问题——19万套建成的保障性住房“空置”,数百亿元建设资金被闲置,数以万计的人员骗取保障房资格。
建设资金闲置,一方面因为拆迁进展缓慢导致保障房项目驻足;另一方面,一些地方的规划不科学不合理,导致“有钱没地方花”;此外,相关部门在审批和监管上存在疏漏,只给钱不管钱,导致资金未能及时、妥当使用。
2010年,审计署第一次披露廉租住房保障政策执行情况报告。对比7年来的报告不难发现,一些老问题渐渐得以纠正和解决,一些新问题冒头出现,还有些问题久治不愈。这给各级财政、相关部门提了个醒,不仅要对在建和已建成的保障房进行纠错、疏堵结合、严格管理,还要着眼今后的保障房建设和规划,完善、健全相应的制度。
在保障房遭遇“三座大坑”的当下,如何既能填补不足,又能找到“一房难求”与“房中无人”的平衡点,是不少地方共同面临的挑战;如何将“经济账”和“民生账”双双算好、让“钱是好钱,项目也正经”成为“安居梦”的标签,是各地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需要重点探索和研究的课题。(吴迪)
 
主办单位:达州市审计局;地址:达州市通川区西外龙泉路88号
联系电话:0818-2124613、0818-2281611
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或变相复制本网站全部或部分信息
网站标识码:511700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