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投简历到上岗一路顺畅,再也不用盲目奔波!”近日,在四川衡耀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车间熟练操作的预型贴料工赵丹,想起当初通过“云上数字达州——智慧就业”平台找到工作的经历,仍难掩喜悦。这是达州以“科技赋能+精准服务”双引擎推动就业工作的生动缩影。“十四五”以来,我市通过线上搭建智慧平台、线下延伸服务链条,构建全群体全场景就业服务体系,累计带动城镇新增就业20万余人,让就业这个“最大民生”稳稳托举起群众幸福。 “旺季缺人时,每天耗在多平台筛简历上,还总怕错过好人才。”四川衡耀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赵群英,曾因2万辆自行车订单面临80余名操作工缺口而焦虑。转机源于市人社局、市就业局推广的“智慧就业”平台——通过数据比对,平台快速筛选匹配求职者,高效解决企业“燃眉之急”。 这款2023年依托城市大脑开发的平台,是破解就业痛点的“关键钥匙”。它联动公安户籍、就业、社保等数据构建动态劳动力数据库,精准分析企业人才需求类型与紧缺程度,为求职者和企业绘制“智能画像”。企业无需再“大海捞针”筛简历,求职者也告别“撒网式”投简历,实现“企业快速招对人、求职者精准找对岗”的双赢。 线下服务延伸 打通就业“最后一公里” 线上精准匹配打破信息壁垒,线下沉浸式服务则让就业对接更“接地气”。针对求职者“不知企业实情、难选适配岗位”的顾虑,开江县创新推出“企业直通车+就业面对面”实地探岗双选活动,让求职者走进园区、深入车间,沉浸式了解岗位环境与发展前景。 “参观了几家企业,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待遇也满意!”开江县永兴镇永兴社区待业人员张燕,在探岗活动中成功找到心仪岗位。开江县就业局副局长刘玄介绍,这种“带着求职者看企业”的模式,既直观展现企业实力、提升本地就业吸引力,更建立起常态化招聘机制,通过“集中参观、现场互选”实现人岗精准对接,为求职者提供“点对点”服务。 靶向帮扶重点群体 全周期护航就业路 高校毕业生是就业工作的重点群体。针对他们“求职迷茫、简历不优”等问题,达川区构建“毕业生—企业—政府”三方联动体系,从简历指导、岗位挖掘到跟踪帮扶,提供全周期就业服务。 “之前投简历像‘撒网’,没什么结果。老师帮我改简历、提建议,让我明确了方向。”大学毕业生刘妍的经历,正是达州精准服务高校毕业生的缩影。不仅如此,该市还聚焦农民工等群体,持续优化就业服务。 “近五年来,我们累计发布岗位超100万个,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1200余场次。”市就业局就业指导科副科长郭政表示,下一步,达州将继续开展用工保障专项行动、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升级智慧就业平台功能,实时监测用工动态,打造集求职招聘、技能提升、创业扶持于一体的服务主阵地,为重点群体提供更高效、更温暖的就业支持,全力守护就业形势稳定,让民生“压舱石”更加坚实。(田蓉 郑嘉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