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天扬灰、雨天泥泞”的土路变身整洁坚实的美丽乡村示范路;“双高铁”建设紧锣密鼓推进;金垭机场旅客吞吐量提前两年突破“十四五”目标……“十四五”以来,达州锚定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战略定位,以“交通建设三年大会战”破局,接续推进“常态化提质提升行动”,在公路、高速、高铁、航空、水运领域多点突破,用一条条通途改写城市格局,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铺就坚实坦途。 织密“内联网”: 农村公路串起乡村振兴路 在万源市X054黄太路升斗坝至大河口段,曾经坑洼的土路如今已是15.8公里长的水泥路,贯穿黄钟、青花、永宁三镇,不仅让沿途2.5万群众告别“出行难”,更打通了农产品出村进城的“最后一公里”。这只是达州农村公路建设的一个缩影。 “十四五”期间,达州大力推进农村公路提档升级,累计新(改)建农村公路7280公里,打造幸福美丽乡村路787公里,实施安防工程3380公里、危桥整治45座。如今,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2.75万公里,排名从全省第五跃升至第二;机场大道、达宣、达开等6条快速通道建成通车,达竹、达石等5条快速通道加速推进,国道干线从18条增至29条,国省干线建成里程1049.3公里,路网整体效能跻身全省前列,城乡联通的“毛细血管”愈发畅通。 打通“外联脉”: 高速高铁融入全国大网络 如果说农村公路是“内联通道”,那纵横交错的高速与高铁,便是达州对接外部机遇的“外联动脉”。在达州绕西高速公路大堰坝大桥建设现场,这座全线空心薄壁墩最多、高度最高的控制性工程正冲刺年底贯通目标,未来将有效缓解城市过境与出入境交通压力。 截至目前,达州已累计建成运营开梁等8条高速公路,在建大垫、绕西、镇广等项目,运营及在建里程达721公里,率先实现“县县双高速”;城宣大邻、南大、达万直达等6条高速正推进前期工作,未来将形成17条高速、总里程1274公里的路网,“县县三高速”格局即将成型。 高铁建设更实现“零的突破”。成达万、西达渝两条高铁在达州境内设6座站点,华蓥山隧道等控制性工程掘进突破7000米,“双高铁”时代加速到来。待建成通车后,达州将接入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基本实现“县县有高铁”,与成渝双核及周边城市的时空距离大幅缩短。 拓展“空中廊”: 金垭机场振翅飞向新高度 “比高铁速度更快的是航空。”2022年5月,达州金垭机场正式投运,这座以“巴国神鸟”为设计灵感的机场,仅用三年便跻身全省第二大支线机场。截至目前,金垭机场已累计开通航线43条(含2条低空短途航线),直飞北京、上海、广州等42个国内大中城市。2023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万人次,提前两年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2024年更是攀升至136.5万人次,“空中走廊”越飞越宽。 激活“水上道”: 水运周转量实现“跨越式”增长 在打通陆空通道的同时,达州同步发力水运建设。由达州出资建设的万州新田港二期即将投运,4个5000吨级散货泊位将新增年货物通过能力1477万吨;渠江风洞子航运枢纽工程加速冲刺,建成后将以三级航道标准渠化渠江航道57公里,大幅提升渠江通航能力。 水运效能的提升直接反映在数据上:2024年,达州新增货运船舶21艘、新增运力18万载重吨,全市完成水路货运周转量8.37亿吨公里,同比增长705%,货运周转量完成率位居全省第一,曾经的“水运短板”已成为物流运输的“新增长极”。 从秦巴山区的“交通瓶颈”到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雏形初显”,达州用五年时间实现了交通基础设施能级的大幅跃升。如今,一条条通途不仅拉近了城乡距离,更承载着达州高质量发展的梦想与民生幸福的期待,向着“省级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东出北上国际陆港枢纽”的目标加速迈进。(陈纬 郑嘉豪 陈明 毛露唯 杨银乔 杨舒娇 林璋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