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审计局在全市教育政策落实和资金绩效情况专项审计调查中,以研究型思维为导向,督促破解教育领域突出问题,强化审前调研、过程控制和成果提炼,切实推动教育专项审计提质增效,促进有效化解学校大班额、校舍安全、“半拉子工程”等突出问题。 一、审前研究明方向 (一)全面研究教育政策。邀请市教育局开展审前座谈会,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收集梳理34项国家、省级政策和12项市级出台的管理办法,全面了解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等政策要求和发展现状。 (二)科学研究审计重点。组织召开审前研讨会,审计组成员围绕教育政策落实、资金使用、项目管理等方面开展集中研讨,确定教育均衡政策落实、教育收费政策落实、教育项目建设管理绩效等7大项38小项审计重点。 (三)统筹研究审计方案。将审计组分成7个审计小组,采取集中办公方式,指定各审计小组围绕审计重点版块开展审前研究,编制审计思路、审计方案及操作指引。组织召开审计组成员会议,听取各小组对负责版块研究情况,与审计组成员开展充分研讨、反复推敲,汇总形成总体工作方案。 二、审中研究提质量 (一)数据分析先行。组建数据采集分析团队,紧扣审计工作方案,结合审计工作数据需求,采集全市学校基本数据、教职工数据、事业年报数据等16类100余万条,建立数据分析模型,筛选分析形成审计疑点。 (二)创新试审探路。各审计小组进场后,对所负责版块开展试审,不断总结审计方法、完善审计实施方案。3周试审后,组织召开审计培训会,各小组对负责版块如何开展审计进行培训,分享工作经验、聚焦审计重点。 (三)科学统筹推进。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理念,统一指挥、科学调度,确保各小组有序推进。坚持每两周召开异常审计调度会,各小组汇报项目推进情况、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重点事项开展集体研讨,推动精准揭示问题。 三、审后研究促规范 (一)精准问题定性。组织审计组成员集体会商,分析各小组发现的共性问题,深入研究问题的特性、规律和趋势,把握问题背后的体制性障碍和制度性漏洞,制定审计报告模板,统一问题定性、法规引用,提出有针对性、可落实性的审计建议。 (二)积极建言献策。推动发现问题333个、管理不规范金额71.91亿元、移送案件线索6件,向市委审计委员会报送分析报告1期、专报3期,全部获得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大篇幅批示,推动在全市开展校舍安全隐患排查、教育收费政策落实、教育资源统筹等多项专项治理。 (三)强化问题整改。建立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清单,明确责任单位、整改要求、整改时限,指导被审计单位加强整改、规范管理。推动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分管教育副市长对各区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进行约谈,市政府分管教育副市长和各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研究调度整改工作23次,投入资金1.85亿元有效促进化解教育部门长期想推动解决而未取得实质进展的矛盾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