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科学、规范和精细。近日,审计人员发现,某部门账面所列两套房屋去向不明,账列土地等无形资产管理不到位,家底不清,账实不符。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日常管理,保障行政事业单位有效运转和高效履职,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防止流失和浪费,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强化监管意识,认真落实资产管理责任。行政事业单位要充分认识到管好用好国有资产的重要性,把国有资产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本单位工作目标。明确单位主要领导为全面责任人、分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使用部门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的管理责任制。根据财政部门、主管部门有关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规定,制定本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具体办法,定期考核国有资产管理责任履行情况,对造成损失的责任人严肃问责。 二、健全内控制度,规范内部管理行为。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内部监督和约束机制,加强内部控制。按照岗位职责不相容原则,钱、账、物分管,严格资产管理、使用、处置等过程管理。建立资产使用登记、定期盘点制度,明确使用人,关注资产的存量状况。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内控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充分发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和财务监督在资产管理中的作用,把国有资产管理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三、运用信息技术,加强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国有资产管理已步入自动化、科学化、规范化的新时代,这对科学、规范、有效地管理国有资产有着积极的作用。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建立健全本单位资产基础数据库。要把国有资产的台帐管理纳入到单位日常工作监管范围,指定专人负责;充分运用软件的信息功能,通过对使用部门、存放地点、登记日期等单项信息查询,及时掌握国有资产的动向及使用情况;实现国有资产总账、明细账与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一致,国有资产如有变动,要及时登记相关账簿和信息系统,确保信息的统一。 四、建立健全清查制度,强化国有资产清查核对。行政事业单位内审机构、财会部门、资产管理部门要加强信息沟通,共同组织人员按照规定的政策、工作程序和方法,定期对单位国有资产进行清查盘点,摸清家底,资产盘盈或盘亏按管理权限上报审批或审核备案,并按规定调整资产登记簿或信息记录,做到账证、账实、账账相符,达到“以查促管”目的。(阳海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