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达州始终把审计查出问题整改作为审计工作的重要一环,一体推进揭示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维护审计监督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努力把审计整改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 一、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落实机制,构建党政齐抓格局。加强党对审计整改工作的领导,市委常委会专题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整改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要求,强调抓好制度落地、整改落实和措施落细。市委审计委员会会议每年听取市级预算执行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情况汇报,对抓好预算执行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工作进行专题部署。市政府市长、常务副市长定期听取审计整改情况汇报,市长主持研究中央预算执行、社保基金征收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常务副市长先后5次对易地扶贫搬迁、中心城区安置房等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工作进行研究,相关副市长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土保持等审计发现问题整改10余次。 二、健全行业监督审计推动机制,构建部门共推格局。强化审计整改协作配合,建立信息沟通和督查督办2项制度,形成各类监督贯通协调的一体化运行格局。凡审计发现涉及该市的问题,一律由市级主管部门牵头整改,在督促整改过程中,既注重纠正具体问题,还站在治理的角度,制订或修订了《达州市科技创新奖励办法》等制度20余件。同时,巡察部门将审计整改列入常规巡察、绩效部门纳入绩效考核,纪检监察机关对虚假整改、应付整改等进行监督问责。审计机关把问题查处与推动整改放在同等位置,健全审计组、专责科室分段督查机制,采取“发点球”与“销号制”相结合方式,推动审计发现问题应改尽改。 三、健全清单管理责任到人机制,构建主体负责格局。落实被审计单位主体责任,压实主要负责人第一责任人职责,财政、人社、医保等11个市级部门和7个县(市、区)人民政府,分别召开党委(党组)会议或常务会,研究部署审计整改工作。推行审计整改“双清单”制度,审计机关和被审计单位分别建立问题整改台账,明确整改措施、责任人员、完成时限,采取每周调度、每月报送、季度督办相结合的方式,对未整改到位的问题盯紧不放,直至全部整改销号。2021年以来,该市审计机关会同各被审计单位,按照政策跟踪、预算执行、财政收支、政府投资、专项资金、经济责任、资源环保等6个类别,分类建立整改台账6项,梳理问题清单2365个,提出整改措施5847条,促进整改到位2154个、节约财政资金3.76亿元、健全制度机制76项。
|